2023年上半年,大脑被冲击最大的,无疑是AI技术。随着ChatGPT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续发布,大家甚至都怀疑这还是人类文明吗?难道说,以前电影里的那些科幻真的实现了吗?
惊诧之余,我们不免思考自己的现状、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尤其是工作,相信没有哪个行业能完全脱离电脑、脱离信息化。
作为麻醉科医生,时刻要掌握各个学科进展,更是需要紧贴前沿科技。因此,免不了要在网上查找各种文章。有的时候,还要写一下自己的见解。偶尔,还要通过科普的形式让大家多了解一下麻醉以及相关知识。
(相关资料图)
打开网页后,惊讶的发现现在写文章都可以用AI了。虽然之前就听说写文章对于ChatGPT很简单,但毕竟只能在国外使用,因此没有亲自验证过。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网页输入“帮我写一个全身麻醉方案”,结果令我大失所望。其实,在试一试的时候,心里不免有些小心思:如果AI可以帮忙写科普,那以后再写科普的时候就简单多了,甚至幻想自己可能一夜之间就成了麻醉圈小有名气的人。
然而,现实“啪啪”打脸:文章是出来了,但有太多瑕疵。如果是老百姓看了,也许能信或者能有所得。但作为麻醉专业人员,肯定不会这样制定麻醉方案。大家看一下当时的截图:
整体上,只能说大致流程是对的,但细节把控是不到位的。尤其是,麻醉过程绝不是这样按照剧本进行,更不会是以前大多数人认为的“麻醉就是打一针的事”。
我们来看一下详解:
关于第一条:没有太好说的,中规中矩,但最好加一句“完善的麻醉前评估对麻醉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第二条:规范的麻醉诱导,一定要有一个预吸氧过程以及给氧去氮过程,而不是直接给药。另外,进入的不是睡眠状态,而是麻醉状态。
关于第三条:这条没什么好说的。额外啰嗦一句,气管插管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截止今天仍然在气管插管阶段不时发生意外。
关于第四条:看似简单的给药、监测,实则是麻醉医师对患者整个内环境的把控。不仅限于呼吸和循环,也要包括对各个脏器功能的维持、保护。否则,下面的第五条就很难实现。
关于第五条:表述上有一些问题,不是单纯的减少药物,而是按顺序减少或者停止药物。操作上有原则措施,其描述的是先拔管后苏醒。实际上,这是一种深麻醉拔管技术,临床上只是在如患者有心脏病等情况时应用。大多数情况,都要患者清醒后、各种指标符合拔管后再进行拔出气管导管的操作。
关于第六条:不仅要监护、及时处置,也要包括术后镇痛。术后镇痛、确保消除可能影响患者康复或者心情的疼痛,也是麻醉科重要工作之一。
总体来讲,不敢恭维。因此,AI写专业文章是行不通的。也许,写小说还可以,但专业内容还差得很远。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揭秘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
Copyright 2015-2023 京津冀日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