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三种相互关联的文化有机融合为当代中国文化的核心与主体,夯实深厚文化底蕴,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之精神家园。
在6月2日举行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历史中凝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马克思指出,人们不能凭空创造历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同样,文化也不会凭空产生,而是依托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和生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人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创造出的智慧结晶,彰显着鲜明历史特质和丰厚实践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理念,展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成果,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极大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要求,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运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革命文化孕育形成于近代以来特别是我们党成立后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不懈奋斗的革命斗争史。它是一种以革命精神、革命理想、革命道德为核心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以革命人物、革命事件、革命遗址为具象承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升华、历久弥新,砥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渊源于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延续革命文化传统,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得到充分发展。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确立中国人民的思想规范、道德准绳发挥重要指导作用,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新时代,精准把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关键,持续弘扬革命文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开放姿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为与行动自觉,为文化自信自强提供重要支撑。
「在实践中传承」
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们既形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具有各自文化特征,又贯穿着内在传承性,蕴含着深刻历史智慧和思想精华。
首先,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随着历史演进而积淀深厚。“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往今来,强盛时期的主流文化,其核心要素往往与开拓进取、自信自强、豪迈包容等相联系,从广袤的历史原野汲取文化滋养,全面发挥文化引领发展变革的重要作用。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2000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思想具有传承性,文化同样薪火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后相连,交织构成中国文化传统的坚实基础和当代文化建设的主体,为承担时代使命和赓续精神血脉提供不竭动力。
其次,重视人民的共通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民为贵”的观点,革命文化突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我们党进一步将关于人民的话语升华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独特优势。
最后,具有砥砺心志、启迪智慧的功能。文化因其持久的生命力、强烈的感染力而产生教化启迪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和指导人类发展的卓越智慧,能够为立德树人、固本培元以及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提供有益养料。
(作者: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阳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 忻平)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夏斌
本文作者:杨阳 忻平
题图来源:新华社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购买二手车需要交哪些费用呢 购买二手车需要交什么费用|环球快看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2015-2023 京津冀日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